话说明朝景泰年间,有个名叫张光惠的,为人刚直方正,在仕宦生涯中,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、腐败,因此,就辞官返乡了。
这一天,他乘船经过浩瀚的洞庭湖,正清闲自在地靠着船舷,欣赏着湖光山色,使他心旷神怡,宠辱皆忘。不知不觉就沈浸在恬静的梦境中。这时他恍惚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子,身披着金黄色的羽衣,下身穿着玉色的裙袜,站在象牙雕成的船头上,背后张起一面绿绸的风帆,乘风破浪飞驶而来。他十分惊讶地站起来,揉揉眼睛,定神注视这一奇景。霎时间,仙子和仙船都不见了。只见银波鳞鳞的湖水中,飘来一株花卉,碧绿的叶丛间,射出一箭花茎,白色伞形花序,十几朵花蕊都还含苞未放,独独在顶端翘然开放一朵小小的白花。雪白晶莹的花瓣,拼成六棱的玉盘﹔花心托起一盏金色的酒杯,袅袅娜娜,亭亭玉立,十分可爱。
张光惠非常爱惜这株不知名的花卉,就想从水里把她捞起。谁知道这株仙花却很乖巧,她悠然地离开船舷,飘到老远的湖心去了。张光惠心里十分懊恼,怅惘地望着湖水出神。这时,这株俏皮的仙花却又悄悄地靠近船舷,但总是不远不近地保持一段距离,不即不离地随着船游动。张光惠几次想捞取她,总是捞不到手,心里很是焦急,然而也无可奈何。慢慢地他的心情平静下来了,自责地想道:物各有志,既然她是水上的仙子,就不可以有亵慢的态度对待她,一定要彬彬有礼地予以接待才行呀!于是他肃然起敬地振衣弹冠,恭恭敬敬地点了三支香,对着水上仙子,默默祝祷道:
“凌波仙子国色香,湖上飘游欲何往?
岂愿伴我南归去,琵琶阪下是仙乡!”
说也奇怪,这株仙花像是很懂得张光惠的心事似的,她在水波上犹疑了一会儿后,就欣然靠近船舷来了。张光惠一见喜出望外,赶紧找出一只翡翠色的细瓷盆,用清清的湖水,洗了一遍又一遍,然后双手虔诚地捧着瓷盆,从湖水中将仙花的鳞茎托起,供养在舱中的净几上。只见这株仙花玉洁冰清,一尘不染﹔香风馥郁,沁人心脾﹔凌波起舞,满室生光。张光惠满心欢喜,如醉如痴地整天对着仙花,瞻仰她,膜拜她,吟诗作赋,尽情讴歌这水上仙子,倾诉自己爱慕的心情。几天之内,他作了近百篇的诗词。其中有一首写着:
“玉立亭亭自可人,神寒骨冷似难亲,
夜深为诵陈思赋,一样凌波少袜尘。”
这株仙花真的陪伴张光惠一同返回他的家乡福建漳州南乡琵琶阪。到家这一天,正赶上大年除夕夜,按照漳州的风俗习惯,全家团聚“围炉”,共同欢度新春佳节。张光惠恭恭敬敬地将花盆摆在大厅的供案正中﹔还叫他的闺女用红丝线,绾在花茎上,把仙花打扮得更加俏丽标致。全家男女老少,没一个不珍爱这株仙花的。
年夜,正当张光惠一家人围炉团聚,举杯祝贺新春吉祥如意时,只听得劈劈啪啪爆发一连串清响,登时满室华光灿烂,香气袭人。原来是十几蕊含苞的仙花同时绽开,一朵朵仙花高擎起玉盘金盏,向人们欢祝新春如意,合家福寿吉祥。张光惠一家人见此情景,也都怀着感激的心情,喜气洋洋地一同举杯,祝福仙花芳龄永寿,仙种永传人间。
花事过后,张光惠将仙花的鳞茎,郑重其事地种在门前的花园中,每天用琵琶阪泉眼中涌出的仙泉来灌溉,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,琵琶阪下的花园中竟然开满仙花。因为这仙花来自洞庭湖的水乡,生性酷爱清泉,玉质冰肌,一尘不染,亭亭玉立,国色天香,所以就表名为"水仙花"。
从此,每临春节,张家就将一盆盆水仙花,分赠给亲戚挚友,还附上首诗,祝贺新春佳节,吉祥如意。诗云:
“漳郡圆山鲎穴峰,花含仙露水流香﹔
玉盘金盏仙祝酒,送与君家福寿堂